NEWS CENTER
新聞資訊
中國氨綸行業市場格局及產能產量分析:中國氨綸總產能約86萬噸
氨綸是一種彈性纖維,主要用于編制有彈性的織物。通常將氨綸絲與其他纖維混紡供織造使用,一般含氨綸5-25%,它可用于織造各種內衣、游泳衣、緊身衣、牛仔褲、運動服、帶類的彈性部分,氨綸的最大特點是高伸長、高彈性,具有改善紡織品性能和風格的特殊性能
氨綸的特性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氨綸行業發展現狀調查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氨綸生產和消費國,行業向頭部集中,國內氨綸產能占全球約70%。目前國內主要氨綸企業約有20家,主要集中在浙江、廣東、江蘇、山東等地。截止2019年底,國內氨綸總產能約86萬噸,2019年國內新增產能7萬噸,2020年明確的新增產能3萬噸,預計于3月份投產,由于氨綸行業景氣低迷,很多計劃的氨綸新增產能預計可能會推遲或取消。整體投產高峰期已過,隨著后續大企業的擴產,邊際成本較低的新產能將代替這些小企業的老舊高成本產能,屆時行業集中度將繼續提升
國內主要氨綸企業產能占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氨綸CR4集中度提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氨綸新增產能主要集中于頭部企業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氨綸最主要的下游是紡織服裝和家紡類,約占整體需求的90-95%。氨綸面料最大的優點是彈性好,可以拉伸5-8倍,不老化,但不能單獨織布。一般都與其他原料織在一起,用料約在3-10%之間,在織物中加入少許氨綸就能顯著改善織物性能,提高織物檔次
從紡織服裝的分類來說,圓機和經編主要用于針織內衣、襪子、運動服、泳衣等;包紗主要用于休閑服、牛仔褲等?;ㄟ呏饕糜谘b飾花邊、松緊帶
2019年中國氨綸終端應用占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9年中國氨綸下游應用占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近年來國內氨綸產量、出口量持續上升,表觀消費量穩步增長。2010年我國氨綸產量約27.3萬噸,出口量約3.7萬噸,表觀消費量25.0萬噸,到2019年產量達到約68.5萬噸,出口量5.7萬噸,表觀消費量65.3萬噸,復合增速分別為10.8%、4.9%、11.3%。隨著消費觀念轉變及消費需求升級,氨綸在下游紡織品中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實際需求持續增長。實現全面國產化后,氨綸纖維從“貴族纖維”走向平民化,產品價格下降也推動了氨綸需求加速增長。近年來,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服裝消費群體的變化,高品質、重量輕、穿著舒適合身的服裝成為紡織業發展的新方向。消費升級帶動紡織品中氨綸的添加比例也在逐年提高,目前氨綸平均添加比例約3%,部分高檔內衣提高到10%左右,風靡美國的Spanx塑身內衣,面料中氨綸含量高達20%,從而能夠擁有極強的張力和彈性回復力。因此預計未來氨綸需求量有望保持6-8%的平均增速。
2019-2025年氨綸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國內氨綸產能產量持續增長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氨綸表觀消費量及增速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氨綸價格底部企穩,有望逐步走出低迷。2009-2010年氨綸價格大幅走高,隨即引發產能大量投放,2011年開始價格一路下跌,直到2014年慢慢企穩;2015年開始,受新增產能投產、下游市場需求不振等多方因素影響,氨綸價格拐頭向下,在2016年中跌至歷史低點。另一方面產品價格的大幅下跌推動氨綸在紡織面料領域的應用普遍化以及下游紡織服裝的補庫存,疊加環保供給側改革等因素影響,原材料MDI、PTMEG等價格反彈,支撐2017年氨綸價格底部復蘇。而2018年以來,隨著原材料價格回落,中美貿易摩擦等不確定因素對下游紡服需求造成負面影響,氨綸價格再次持續性下跌。當前氨綸40D價格跌至29000元/噸左右,產品價格以及與原材料價差跌至歷史底部,行業內企業出現大面積虧損,僅頭部龍頭企業實現盈利。由于氨綸行業景氣持續下行,疊加安全環保壓力不斷增大,小企業生存愈發困難,落后產能已開始逐漸淘汰退出,2016年至今已陸續有約7萬多噸產能退出。未來頭部企業掌握擴產主動權,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隨著庫存逐步去化、下游需求回暖,氨綸行業有望走出低迷,景氣逐步回升。
氨綸價差已至歷史底部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華峰氨綸、浙江曉星、泰和新材等龍頭企業基本都是穩定運行。產能最高的廠家包括華峰氨綸的11.7萬噸、華海氨綸的8萬噸、煙臺氨綸(泰和新材)的4.5萬噸、新鄉化纖的8萬噸以及韓國曉星的10萬噸。盡管多家大型企業近年來的市場份額不斷增大,但市場仍然比較分散。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氨綸價格自2017年四季度開始進入下行通道,隨著近期純MDI價格大幅上漲,氨綸價格有望出現反轉。
氨綸40D價格指數變化